如果是你,你會跟兒女住一起養老嗎?
1
在熱播劇《三十而已》里有這樣一幕,顧佳半夜做噩夢夢見獨居的父親出了事兒,驚醒后連忙打電話詢問,還好是虛驚一場。
第二天一早顧佳趕去父親家,要他搬去和自己一起住,這樣自己能睡得踏實點兒。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大概意思是,三十歲以后,晚上睡覺從來不關機,就怕父母有什么事兒不能第一時間聯系到自己。
作為30+的已婚人士,我非常理解顧佳的擔憂。
但顧佳父親覺得,女兒有今天不容易,他不能去給她添麻煩,遠香近臭,現在這個距離剛剛好。
父女倆僵持不下,最后父親妥協,說顧佳如果實在擔心,自己可以去住養老院。
人到晚年,為什么有些老人寧可住養老院,也不愿意跟子女一起住養老?
顧佳父親拒絕女兒的理由,其實也是大多數老人的想法,不想給子女添麻煩。
在父母眼里,子女擁有現在的生活不容易,他們已然到中年,沒有哪件事情不是拼盡全力才得到的。自己年紀大了,跟著子女在一起生活,多少會讓他們分心照顧,如此實在不忍心。
2
鄰居喬嬸跟顧佳的父親有點像。
喬嬸是個寡婦,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長大,把他們都培養成人,看著他們讀書、工作、結婚、生子。
前兩年喬嬸去兒子家幫忙帶了幾年孫子,等到孫子不怎么需要人照顧了,她便收拾東西回了老家。
有鄰居問喬嬸,兒子在大城市安了家,你不跟著他們享福,自己一個人跑回老家干什么。
喬嬸說,兒子兒媳本來就不容易,需要幫忙時可以去幫一把,等不需要幫忙了,自己還留在那里時間久了就是累贅。
喬嬸兒子兒媳人很好,怕她一個人在老家生活,出了什么事兒沒人支應,來接了她好幾次。
可是喬嬸鐵了心不想去。
她年輕時是老師,退休金足夠她一個人生活?,F在住的房子是已故的丈夫留下的,周圍都是相熟的老鄰居,她住習慣了。
在喬嬸看來,一個老人有這樣的生活條件,知足了。
況且她現在身體還不錯,一個人能照顧好自己,完全沒必要去子女家里湊熱鬧。
3
兒子兒媳接不走她,只好叫女兒來勸她。
喬嬸的女兒是遠嫁,因為有自己的小家要照顧,所以不?;貋恚@次專門回來勸喬嬸跟她走。
母親年輕時受的苦她都記著,既然她不愿意去哥嫂家養老,那就去自己家。
苦口婆心勸了幾天,喬嬸死活不去。
氣得女兒抹眼淚,說你這樣一個人住,身邊沒個親人,我跟哥怎么能放心?我白天忙工作,晚上還得擔心你千萬別出什么事兒。
見女兒哭,喬嬸摸著她的手不說話。
等她哭完才開口說:
我知道你們孝順,可是也得為我考慮啊。我跟你們哪一個一起住,心里都不踏實,總怕給你們添麻煩。你們都是有家要養的人,我老了幫不上你們什么忙,就想著能不麻煩你們就不麻煩。你們也得理解一個做父母的心??!
話說到這份上,兩個人沉默了很久,喬嬸女兒不知道該說什么。勸也勸了,哭也哭了,這老太太就是不愿意跟他們住。
最后喬嬸和子女各退一步。
為了不讓子女擔心她的獨居生活,她答應子女們給她請保姆,她腿腳都能動,請保姆是找個能說話的人,如果出事兒能有人第一時間打電話。
4
顧佳父親接受去養老院而不是找保姆,是因為在他心里男女有別,大多數保姆都是女性,住在一起的確不方便。而喬嬸就不會有這樣的擔憂,對她來說,找保姆要比去養老院更方便一些。
老人們大都念舊,住的房子是熟悉的房子,身邊的鄰居是老鄰居,外面的街道是過去幾十年來來回回走過的街道,這些在他們心里都特別親近。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他們不喜歡換新環境。
獨居老人的養老問題,的確是子女心中的一塊大石頭。
住得近還好,每天上下班路過的時候去看一眼,心里也放心。
但很多年輕人成家立業后,很少留在老家,大多離父母很遠,他們的擔心也可以理解。
人老之后,很容易有孤單感和不安全感。
子女能知道這一點,并且對此想做一些改變,是很令人欣慰的。
不過想盡孝心是好事兒,怎么盡孝心,得看父母的需求。
就像顧佳的父親和喬嬸,他們需要的并不是子女時刻圍在身邊,他們更希望自己能動的時候不麻煩別人,不給子女造成壓力。
硬逼著他們按照子女的要求過老年生活,其實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折磨。
那么去養老院和找保姆,或許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以前只要有人聽到誰家子女把父母送去了養老院,誰家子女寧愿給父母找保姆也不住一起,許多人會議論子女不孝順。
現代社會已經不像過去,多了很多包容和理解。
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慢慢過時,大多數父母開始關注自身,老了想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想起顧佳送父親去養老院時說的那段話:
我知道您死活搬來這的原因,就是不想成為我的負擔。我唯一說服自己的理由,就是看著這一院子的老人,都是你的同齡人,要是沒辦法開口跟女兒說的話,至少還有人聽,我就當送我爸去了個寄宿學校。
顧佳理解了父親,就像故事里喬嬸的子女理解了喬嬸。
人到晚年,養老該怎么過?或許該聽一聽老人自己的想法。
理解他們,尊重他們的需求,也是一種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