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讓養老服務更豐富更有質量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7億,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老有所養”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指出,老年人需求結構正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主要體現在農村養老服務水平不高、居家社區養老和優質普惠服務供給不足等方面。
是住養老院,還是居家養老?如何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的照護服務能力,為老年人提供安心舒心的養老環境?如何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充足保障、不斷提升老年醫療服務能力?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展開調查。
有的養老機構重照顧輕撫慰、重經營輕監管,養老服務供給質量亟待提高
“養老機構裝修得都挺好,住得也還行,每隔一段時間安排體檢、護理,照顧挺周到。就是生活有些單調,多數時候都是一個人看看書、看看電視,或者和幾位老伙計聊聊天,總感覺心里空落落的。”四川成都市讀者吳曉華說,無論是居家養老還是選擇養老機構,老年人除需要生活上的照顧之外,精神上的撫慰也不可缺少?!艾F在的養老機構服務大部分比較重視對老年人基本生活的照料和物質方面的關懷,但有的養老機構服務方式較單一,沒有多考慮老年人精神層面的需求,專門為老年人精神生活提供的服務還是偏少,老有所養做得較好,老有所樂還做得不夠?!?/p>
近日,廣東深圳市讀者王先生反映,有些社區將老年餐桌項目外包經營,又缺乏相應的監督管理,導致服務水平不高。“社區開辦老年餐桌的初衷很好,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需更精細化的監督管理。”王先生說。
“現在,養老院最缺的就是人才。”山西運城市讀者周先生來信反映,“養老機構里聘請的護工大多沒有接受過養老方面的專業培訓,只能做到基本生活照料,尤其是對一些失能失智老人的照顧存在嚴重不足。”據他介紹,中高級養老護理員、心理咨詢師、康復人員等都很搶手,不少養老機構開出高薪也找不到符合要求的從業者。
此外,與城市社區相比,農村養老機構的不足更加明顯。河南商丘市讀者何先生來信反映,他母親今年剛剛住進村里開辦的養老院,卻遭遇了一系列問題。“養老院的房間很簡陋,護工沒有經過培訓,一些專業的活,都干不了。而且養老院位置偏遠,離醫院也遠。母親住在養老院不舒心,好幾次嚷著要回家住。一個人回家住子女又不放心,真是兩難?!焙蜗壬f。
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
有兒有女的,覺得住養老院很沒面子;左鄰右舍都是熟人,住在社區可以和老朋友聊聊天;在自己家住了一輩子,習慣了,不愿意去養老院生活……老年人之所以選擇居家養老,多多少少都是因為這些常見又不易解決的問題。
“我的腰一直不好,稍長時間行走就會疼,下樓、買菜、去醫院拿藥都比較困難?!北本┳x者劉女士說,“兒子前段時間幫我聯系了田村社區養老驛站的家庭養老照護床位,驛站每周都會安排人幫我跑醫院拿藥,還定期安排康復師上門按摩,這可幫我解決了大問題?!?/p>
北京海淀區從2020年6月開始實施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政策,田村社區養老驛站作為第一批家庭養老照護服務單位,為符合條件的老人申請家庭床位,通過上門進行生活能力及居住環境評估,給老人制定合理的照護方案并簽訂服務協議,對有需求的老人家中進行適老化改造,定時為老人提供養老服務。
長期以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地域發展不均衡、服務保障不平衡現象一直存在。2021年11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通過新建、改造、租賃等方式,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著力發展街道(鄉鎮)、城鄉社區兩級養老服務網絡,依托社區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的多樣化養老服務。不少地方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探索并推動建立專業機構服務向社區、家庭延伸。
“近年來我們一直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一個街道配套一個嵌入式養老院和多個居家養老服務站點。先后引進了多家專業養老服務品牌,建立服務清單,精準對接老人多元化的養老需求?!苯骶暗骆偸忻裾逐B老服務科科長虞華說,用房方面采取社區配建、機關騰退房改建、整合社區資源等模式,明確規定市直機關部門搬遷后的房源優先用于“一老一小”服務設施建設。
《意見》提出,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養老服務體系。民政部養老服務司負責人李邦華表示,“十四五”期間,民政部將在社區養老服務方面,重點推進老年餐桌、日間照料、短期托養、互助服務等服務形式,讓老年人從家門口走到小區門口就能夠享受到身邊的養老服務。針對養老機構,強調要提質增效,增強對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的能力,同時鼓勵養老機構主動上門提供服務。到2025年,全國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要達到55%,實現居家、社區、機構三種服務各展所長、融合銜接。
探索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新模式,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
“與居家社區養老相比,養老機構最顯著的優勢在于安全更有保障。大部分養老機構配有專門的看護人員,提供不同等級的護理服務,有些還針對特殊需要的老人開設特別護理服務?!闭憬菔心蠞℃偵鐣聞辙k公室殘聯副理事長王建強表示,對于失能、殘疾、獨居老人,養老機構不失為好的選擇。
不過,公辦養老機構規模有限,優先接收經濟困難的失能、孤寡、殘疾、高齡老年人等,而民營養老機構存在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缺乏有效監管等問題。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講師王雪輝建議探索養老機構公建民營運作模式:“可以按照管辦分離的發展思路,由政府出資,招標社會組織或服務團體經營運作,有關部門負責管理和監督。委托經營、租賃經營等模式都是養老機構公建民營的可行路徑。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兼具公益性和商業性,通過加強政策傾斜,不斷提升經濟實力和服務能力,滿足更多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
“不論是居家社區養老還是機構養老,都不能忽略子女的重要作用,子女不能因養老體系的健全而轉移或推諉責任?!北本煼洞髮W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張勝軍表示,“子女們應基于父母健康程度、養老觀念以及父母本人意愿等,與父母一起制定出一套個性化的養老方案,給予父母足夠的關心和關愛?!?/p>
山西大同市讀者王雨恬建議,老年人容易產生孤獨感等負面情緒,子女應多關注父母的情緒。“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所處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系,伴侶與子女的照顧是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擁有一種樂觀的態度,才能生活得更加積極充實。子女應當鼓勵父母開展有益的社交活動,避免認知能力退化和產生心理問題?!蓖跤晏癖硎?。(王睿超參與采寫)
來源:《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21日 11 版)